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大乘妙法莲华经 > 第58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58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58集《妙法莲华经》 (第1/2页)

壬二、重颂癸一、颂立喻;癸二、颂合法
  
 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一十九面,我们看壬二的“重颂”。前面是长行,我们把它做一个重颂。重颂当中分成两科。
  
  癸一、颂立喻
  
  先讲譬喻。譬喻当中有四段。
  
  子一、颂父子相失
  
  第一段,颂父子相失。父子相失里面又分成两大段,第一段是颂法说。
  
  尔时,摩诃迦叶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
  
  我等今日闻佛音教
  
  欢喜踊跃得未曾有
  
  佛说声闻当得作佛
  
  无上宝聚不求自得
  
  尔时,摩诃迦叶尊者在前面讲出了一个长行的譬喻以后,他用这种偈颂的方式要再讲一遍,说:“我等今日,闻佛音教。”那么“今日”指的是什么呢?是法华会上。佛陀在《法华经》之前,为了让众生安住,讲了三乘教法,甚至于你也可以说五乘的教法,我们如果包容一点,把人天乘也拉进来。佛陀就是,反正你在外面流浪,你要的就是先安住,那就先回佛陀广大的家庭。我家广大,种种皆有,你要修慈善事业也可以,回到佛法的家,你修空性也可以,修六度也可以。总之佛陀施设了很多方便的教法,让你安住下来。
  
  到了法华会上,佛陀开始要把这个法的真实义开显出来了。就是说,诸位!你布施的时候,是谁在布施?你念佛的时候,是谁在念佛?佛陀开始怎么样?从法力不可思议到回光返照,你要看看你的能念的心不可思议,这才是真正的家,前面那个安住是一个方便的家。所以,到了法华会上“开权显实”,把这些五乘的权法开出,打开,看到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。
  
  这个时候,这迦叶尊者是怎么样?“欢喜踊跃,得未曾有。”佛陀在《法华经》之前,从来没有讲到心力不可思议。佛陀一开始是强调五乘的法力不可思议,你修五戒十善得人天的果报,四谛十二因缘成就涅槃,修六度成就六波罗蜜的功德,从来没有说是谁在布施、谁在修四谛、谁在修六度。到了《法华经》才真正地讲到是谁。所以,“佛说声闻,当得作佛。无上宝聚,不求自得”。到了法华会上把整个五乘的教法打开来,用一念心性贯穿整个五乘的众生,所以“无上宝聚,不求自得”。
  
  这个“不求自得”,是整个《法华经》的核心思想。
  
  诸位!我们现在想一件事情:这个穷子到了大富长者家打工,他是为什么要打工?他要赚钱,他要赚取涅槃之价。他有所得心,如果没有经过方等、般若的调化,一直想要赚钱,他怎么可能变成儿子呢?在家族企业,会领工资的,绝对不是家族的一部分,所以他必须要达到无求。
  
  有一个修行人去问一个禅师,他说:“万里晴空,一轮明月,如何?”就我修一个法门修到万里晴空,整个乌云都被我消灭了,整个天空看去一片的蓝天,没有任何的乌云、白云,烦恼、业力都被我调伏了,请善知识印证,我这样修行的怎么样?“万里晴空,一轮明月,如何?”这个善知识说:“犹是阶下汉。”你这个修行还没有到位,你还活在方便法,你还活在“法力不可思议”。当然,古代的人是很谦卑,马上顶礼说:“请师接上阶。”请你开导我。这个善知识只讲一句话而已,“月落后再来相见”。就是说,什么时候是你圆满呢?你想办法让那个月亮消失掉。当然,不是真的让月亮消失掉,就是你不要执着那个月亮。
  
  他的意思就是说,我们一开始靠佛法来安住是对的,我们靠念佛、靠持咒、靠各式各样的法力来安住。但是你真正要圆满,你一定要回光返照,你不能老是向外求。所以,当你放弃了法力的追求以后,你的一念心性、一心万行的心生起了,你就真正地跟佛陀回到共同的家了。
  
  这个地方就是说,当这个穷子在家里面工作,不再领工资了,这个时候他就有资格继承家业了,就是“不求自得”。这个地方是一个总说。就是他一开始求涅槃、求安稳,到最后他什么都不求。你什么都不求,那真如本性的门就打开了。
  
  我们经常说,诸位!这个世间上,你在修佛法,有两个人会回报你:你一直想求,那因果法则的门就打开了,因果会回报你。但是我要提醒你,当因果回报你的时候,烦恼业力也会加诸在你。凡夫的因果法则,是“有烦恼故,有诸业障故,有老病死故”。如果你说,我布施我无所求,我的目的只是开显自性的功德。当你拒绝了因果,真如的门就打开了。反正你只能够有一个,你不能又要因果、又要真如。就是说,你一定要有所求,那也可以,“一念不生全体现,一念方动乌云遮”,你要有所求,你就永远打工吧,这个真如的门就关起来了。
  
  这个地方,“无上宝聚,不求自得”,是整个《法华经》的思想。就是,你该怎么修还怎么修,但是当你放弃有所求的时候,真正的无上宝聚就打开了。
  
  这是一个略说。
  
  这以下广说,用譬喻,颂譬喻广说。这譬喻里面有四段。我们看第一段,舍父,“背父逃逝”。
  
  譬如童子幼稚无识
  
  舍父逃逝远到他土
  
  周流诸国五十余年
  
  这个地方讲出一个譬喻。譬喻说一个小孩子,这个小孩子年幼无知,所以一时地颠倒妄想,心向外求,可能求财、求色、求名,各式各样的妄想,然后就怎么样呢?就舍离了父亲,远离了自己的家庭,然后到六道里面轮回,经过了五十余年,经历了整个六道轮回。
  
  当然这个地方的舍父逃逝,在古德的注解里面强调了一个观念,就是说,虽然这个儿子舍父逃逝,但关键是他确认了父子关系。也就是说,只要你愿意在大乘佛法里面或者小乘佛法里面栽培善根,你就确认了父子关系。不过这个地方,《法华经》并没有把人天种性的列进来,就是说,善根必须要跟出世道相应的,你只是修人天善法,佛法是不同意这个叫善根的。就是说,首先你一定要确认你具足大乘的善根,不管你是读什么经典,这样子你就确认了父子关系。
  
  父子关系表示什么?父子天伦不可失隔,就算你后来流失了,但是佛陀一定会把你找到,长跟远而已了。就是金刚种子是退而不失的,蕅益大师给它四个字,叫“究竟不退”。所以这个童子再怎么样幼稚无知,再怎么样舍父逃逝,关键是他曾经是这个长者的儿子,这个事实是不能改变的。所以,只要你栽培过三乘的善根,那佛陀就总有一天会跟你相遇的。这是第一个,过去善根的栽培,当然,可惜的是他后来退转了。
  
  退转以后,我们看佛陀怎么样想办法来救拔他。我们看第二段的“求子中止”。
  
  其父忧念四方推求
  
  求之既疲顿止一城
  
  造立舍宅五欲自娱
  
  其家巨富多诸金银
  
  砗磲玛瑙真珠琉璃
  
  象马牛羊辇舆车乘
  
  田业僮仆人民众多
  
  出入息利乃遍他国
  
  商估贾人无处不有
  
  千万亿众围绕恭敬
  
  常为王者之所爱念
  
  群臣豪族皆共宗重
  
  以诸缘故往来者众
  
  豪富如是有大力势
  
  前面是介绍这个流浪的儿子,这以下介绍他的父亲。他的父亲,《法华经》说这个父亲有两种身分。
  
  先看第一个身分。
  
  “其父忧念,四方推求。”他第一个父亲代表的是大悲善巧,就是应化身。这个应化身他负责管的是哪一块呢?就是凡夫、二乘这一块,还没有栽培善根,还没有入圣道的。这个人只要栽培了出世的善根,确认了父子关系,就算他没有成就圣道,这个应化身的内心是充满了忧念,而且四方推求。这个四方指的是三界六道里面的胎、卵、湿、化,在各种果报里面去追求。这是第一个,他内心的忧念。
  
  第二个,他实际上是有行动的,“求之既疲,顿止一城。造立舍宅,五欲自娱。”那么佛陀,这个长者,这个父亲的第一个身分,不但是内心忧念,他经常地来到人世间八相成道。所以他“顿止一城”,他示现这个造立的“五蕴之宅”,他还会示现一个五蕴的身心世界,而且他会示现怎么样?娶妻生子,各种五欲的快乐。这是他父亲的第一个身分,这个身分就是专门管凡夫这一块的。
  
  再看第二个身分,这个管的是那些大儿子。我们这些流浪的小孩子是第一个父亲管的,第二个父亲管的是那些法身菩萨。“其家巨富,多诸金银。”这个父亲的第二个身分是什么呢?现出他的报身,广大的财富,有各式各样的金银财宝。这个“财”是福德资粮,“宝”是智慧资粮,“真珠琉璃”。
  
  还有什么呢?“象马牛羊,辇舆车乘。”这个报身不但是福慧具足,他心中有各式各样的法。象车跟马车表示中道的智慧,牛车、羊车表示空性的权法的智慧。还有各式各样的“田业僮仆,人民众多”,就是报身佛旁边有些法身菩萨做眷属。
  
  “出入息利,乃遍他国。”这个报身佛到处地转大**,有各式各样的跟众生的互动,普遍在各式各样的净土当中转大**。所以“商估贾人,无处不有”。商估指的是他方的法身菩萨,贾人指的是本地的菩萨,遍满在九法界。所以这个报身佛摄受的范围很广。
  
  “千万亿众,恭敬围绕。常为王者,之所爱念。群臣豪族,皆共宗重。”
  
  这个报身佛是谁爱念呢?是清净法身。佛陀那一念清净的法身就住在这个报身里面。这个地方指的是自受用报身。清净法身那个清净的明了的心性是住在哪里呢?住在自受用功德报身,无量功德,无量相好,永远享受常乐我净,自受用。
  
  那么他的他受用呢?是“群臣豪族,皆共宗重”。“如来现起他受用”,无量光明相好的报身,来摄受这些群臣豪族,法身菩萨。“以诸缘故,往来者众,豪富如是,有大力势。”这些法身菩萨为了听法的缘故,经常来亲近这个报身佛。最后总结,“豪富如是,有大力势。”从他的自受用,有广大功德;从他的他受用,他有广大的摄受力。
  
  这段经文就简要地介绍他的父亲。作为佛陀,他是“分工”的。报身佛管的是这些已经长大的儿子,这些儿子当然不会跑掉了。这些儿子是干什么呢?经常陪着报身佛到处弘法。现在比较担心的是小孩子。这些儿子虽然栽培善根,但是到处跑。这到处跑的是归谁管呢?就是这些应化身管,就是大悲善巧。这个应化身是心中忧念,四方去找这些小孩子跑哪里去了。
  
  莲池大师的《竹窗随笔》记载一件事。有一个退休的大将军到云栖寺去。当然,大将军带了很多地方官员,所以莲池大师就按照方便出来招待他们,带他们去大殿。一般我们佛弟子到大殿是先要拜佛的,这大将军虽然学佛,他没拜佛,只是点头问讯。莲池大师就问他说,你为什么见佛不礼?“既是佛子,云何见佛不礼?”有点诃责的意思。大将军是学过禅宗的,他说:“一念不生即如如佛,云何作礼?”说我一念不生,我就是佛,他也是佛,两个一佛无二佛,为什么要礼佛呢?莲池大师就回答说,没有外相的住持之佛,哪来心中如如之佛?这个很重要,很重要!就是说,虽然从圆满的角度来看,报身佛、法身佛,这种理体之佛是最圆满的,但是,作为一个生死凡夫,你如果不跟应身佛结缘,那你以后怎么蒙他救拔呢?
  
  我们说过,这个穷子流浪当中善根受到重大伤害,他的转折点就是跟佛陀相遇。你现在见佛不礼,那诸法因缘生,佛陀的心是大悲,但是佛种从缘起,虽然大悲,如果落入因缘,那就有亲疏远近的差别。所以就我们凡夫来说,我们重点还不适于那种去管大人的这些报身佛,我们重点是管这些到处流浪小孩子的应身佛。那么应身佛要结缘,就是透过身口意的皈依,身业的礼拜、口业的称念跟意业的观想跟赞叹。所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,就是我们跟佛陀结缘,是栽培未来得度的因缘,因为应化身对我们是真正的重要的。所以,“其父忧念,四方推求,求之既疲,顿止一城,造立舍宅,五欲自娱”,这个是真正对穷子有帮助的应身佛。我们往后看就知道。
  
  这个地方讲出了这个长者的父亲的身分。
  
  这以下说明第三段,“父心忧念”,他的心情忧念。
  
  而年朽迈益忧念子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