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0章 咸丰:好你个老六,朕也要造反!(求订,求票) (第2/2页)
这时,一个嗓门大得好似洪钟的黄马褂老汉,站在那骑着毛色黯淡瘦马的瘸腿麻子身旁,扯着嗓子大喊:“城上的听着,大清皇上在此,还不速速开城门,迎驾!”
嘿!又来一个大清皇上!
这人正是爱新觉罗奕詝,也就是咸丰皇帝。不过和凤阳那冒牌货可不一样,这位可是如假包换的真咸丰。
想那咸丰,终究还有小两万大军护着,又有个金阿多帮他引开追兵,当日倒也成功从宝应城北的战场脱身。只是存放辎重粮草的平桥镇被太平军骑兵围得水泄不通,仓惶撤退的咸丰,哪敢去和气势正盛的太平军骑兵硬刚,无奈之下,只得绕过平桥镇,往淮安而去。
这一绕,可就绕出了大麻烦。失去了撤入淮安城的良机,被从宝应直扑淮安的太平军抢了先。咸丰只能带着部队,沿着淮安下游的淮河沿岸一路逃窜,一心想着寻船渡淮。
可这淮安下游的淮河,连年泛滥,沿岸人口本就稀少,船只更是稀罕物件。兵祸一起,能跑的都跑得没影了。咸丰的军队一到这淮河沿岸,马上就陷入了补给困难和无船渡河的双重困境,后面还有太平军的追兵,一路撵着他们,就像撵着一群丧家之犬。
幸好老天开眼,突然下起大雪,太平军都缩回淮安避寒去了。这才让咸丰在快到东海的仁和镇寻到了船只,还抢到了些粮食。那仁和镇本是个贩卖私盐的地方,多少有点人气,找船也还算容易。
只是到了那时,咸丰麾下的两万大军,死的死、逃的逃,已经折损了七成还多,只剩下不到四千残兵败将。
在仁和渡淮之后,咸丰又费了好大一番周折,才跑到海州州城之下。而此时守在海州州城的,正是归曾国藩节制的淮军马新贻部。
马新贻此刻正和他的三个结拜兄弟张汶祥、曹二虎、石锦标,一同站在城头上,望着城外,一脸茫然,不知所措。
张、曹、石三人本是捻子中的小豪强,带着手下弟兄投靠了马新贻,成了“山字营”(马新贻字谷山)的主力。这马新贻的山字营没参加宝应之战,建制倒还完整,约莫还有一千五百人,勉强守着海州。原本想着太平军一来,他们就脚底抹油,溜之大吉,可万万没想到,太平军没来,却等来了比太平军还让人头疼的咸丰。
马新贻从望远镜里瞧见咸丰的那一刻,心里就暗叫一声:“不好,这下可摊上大事了!”
如今可是大清同德朝了,他身为同德皇上的臣子,却碰上一个本应被太平军捉去的咸丰皇上来叫门,而且看这咸丰的模样,可不像是被俘的样子啊。
“大哥,那人当真是咸丰爷?”马新贻的好兄弟曹二虎望着结义大哥,一脸疑惑地问道。
“是啊!”马新贻苦笑着点点头,“正是咸丰,这可如何是好?”
“怎么办?那自然是效忠同德帝了!”张汶祥马上接过话茬道,“大清如今有新皇上了,咱们可都是新皇上同德帝的臣子。”
“可咱总不能把这咸丰的脑袋给同德帝送去吧?他们可是亲兄弟啊!”“四兄弟”当中的小弟石锦标,显然还对兄弟情抱有一丝幻想。
马新贻叹了口气,扯着嗓子大声喊道:“咸丰爷听着,下官是新任海州知州马新贻.下官实在不能给您开门啊!”
“什么?”咸丰身边的老汉曾佳。麟书一听,顿时火冒三丈,“你说什么?你竟敢不给皇上开门?”
“对不住了,大清如今有新皇上了!”马新贻高声说道,“新皇上下旨说,咸丰皇上被长毛俘虏,长毛近日押着咸丰皇上到处叫门,所以命各地守臣一律不许给”
“什么?你说什么?”
马新贻的话还没说完,咸丰已经扯着嗓子吼了起来:“朕没死,也没被俘.他们怎么就立大阿哥当皇上了?”
“咸丰皇上,您误会了,新皇上不是大阿哥,是.是原来的恭亲王!年号同德,兄弟同德的同德!”
咸丰一听,顿时暴跳如雷:“好你个老六,你这是谋朝篡位马新贻,你快给朕开门,朕要在海州举兵讨伐奕訢!”
马新贻哪敢给咸丰开门,可也不想和咸丰兵戎相见,只能连连拱手道:“咸丰皇上,您可千万别,那可是造反的大罪啊”
“造反?”咸丰被马新贻气得哈哈大笑,“朕就是要造老六的反!肃顺、端华、元保、麟书、图波列夫.给朕攻城!”
“攻……攻城?”
“皇上,咱们现在人困马乏的,恐怕……”
肃顺和端华两兄弟都蒙了,哪里敢攻城?可不攻城,他们这支残军又能上哪儿去?
就在他俩不知所措时,曾佳.麟书“锵”一声抽出腰刀,大喝一声:“我乃曾国藩之父曾麟书,今日死于马新贻之手了!”
说着话,他就举着腰刀往海州城冲去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