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> 第558章 才胜功高高长恭

第558章 才胜功高高长恭

第558章 才胜功高高长恭 (第2/2页)

在加上高纬又听到士兵们唱的《兰陵王入阵曲》,便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他代之。
  
  571年,兰陵王高长恭率军又数次击败北周军,攻克数城,还俘获了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。
  
  兰陵王也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公、长乐郡公、高阳郡公等。
  
  可惜,高长恭虽然屡获战功,但受到北齐后主高纬的猜忌却愈加严重,而兰陵王也察觉到了高纬对他的敌意。
  
  为了免除猜忌,兰陵王收受他人贿赂,希望以此保全性命,后又听从他人建议称病在家,不再过问朝政之事。
  
  可就是如此的小心谨慎,兰陵王依然没有躲过高纬的迫害。
  
  573年,北齐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兰陵王,实则却送来一杯毒酒。
  
  兰陵王对王妃郑氏说,我对国家如此忠心,为何要赐我毒酒,郑氏回答说,为什么不亲自去跟皇帝解释呢,兰陵王说,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。
  
  于是,万念俱灰的兰陵王饮鸩而死,年仅32岁,一代名将没有死在战场上,却因为皇帝的猜忌而用一杯毒酒草草了结。
  
  而失去兰陵王高长恭的北齐后主高纬,自毁长城。
  
  四年后,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灭亡北齐,北齐后主高纬被俘赐死,年仅22岁。
  
  “邙山之战胜利,将士和民众为歌颂兰陵王的功绪和表达对兰陵王的敬慕之情,集体创作了宏厚雄壮攸美动听的《兰陵王入阵曲》舞蹈者戴凶恶威严的面具。”
  
  “身穿刺绣红袍,腰系透雕金带,手中执鞭,翩翩起舞。”
  
  “此曲是悲壮激昂之作,得到一致好评。”
  
  “此役之后,武成帝封赏兰陵王高长恭为尚书令。”
  
  “此后兰陵王高长恭又历任司州牧、青州刺史、瀛洲刺史。”
  
  “河清四年齐武成帝高湛传位于太子高纬,改年号为天统,群臣尊称武成帝为太上皇帝,军国大事全部向其奏报。”
  
  “天统四年十二月初十,齐武成帝逝世,天统五年后主高纬改元武平。”
  
  “后主武平二年,兰陵王高长恭被任命为太尉,与段韶一起参加了周齐汾北之战,征讨柏谷,又攻定阳。”
  
  “依段韶之计指挥齐车攻克定阳,擒周将杨敷。”
  
  “并在段韶病后总领全军,武平三年,封大司马,武平四年,封太保。”
  
  “前后以战功封长乐、乐平、高阳等郡公。”
  
  “北齐后主高纬性格懦弱,与他的列祖列宗相比,荒淫有余,残暴稍次之,但杀起自己的亲人来,毫不手软。”
  
  “在定阳时,高长恭的幕僚相愿发现其有敛财行径,推测其因为恐惧功高震主,用贪污这种事来降低自己的名声,高长恭承认如此。”
  
  “相愿却表示,朝廷若是已经猜忌高长恭,那么就会因贪污的事为借口处罚他。”
  
  “这样做不是求福反而却更是在招祸患。高长恭惊恐啼哭,跪下求相愿给想办法。”
  
  “相愿建议,因为其功勋卓著,威名太盛,最好装病在家,不要理会政务。”
  
  “高长恭决定采用,到了江淮有盗寇作乱的时候,害怕再被任命出征。”
  
  “遗憾自己去年面目肿胀的病不复发,因此开始生病故意不治疗。”
  
  “武平四年五月,后主高玮让徐之范为兰陵王高长恭带来了毒酒。”
  
  “高长恭疑惑自己对皇上忠心耿耿,为什么皇上却辜负自己,赐予毒酒。”
  
  “兰陵王妃认为可以去找皇上问清楚,但高长恭认为皇上不是是那么容易见到的。”
  
  “于是喝下毒酒身亡,这时兰陵王年仅三十余岁。”
  
  “兰陵王高长恭貌柔心壮,音容兼美,即使得到一瓜数果,也必会同将士分享,所以深受将士爱戴。”
  
  “作为混乱时期的皇亲国戚,能够做到没有架子、与将士同甘共苦十分难得。”
  
  “同时他为人宽宏大量,不计前嫌。”
  
  “因其任瀛洲刺史之时,随行参军阳士深上表检举其贪污之事,令长恭免官。”
  
  “后征讨定阳之时,阳士深也在军中,害怕受到报复,长恭为避免其过于忧虑。”
  
  “于是找了个小借口,杖责其一十军棍使之安心。”
  
  “一次上朝归来之时,仆从仅剩一人,其余不知所踪,长恭一人独归府邸,对擅自离开的仆人未加惩罚。”
  
  “武成帝赞赏其战功,命贾护为其买妾二十人,兰陵王却只接受其中一人。”
  
  “在其临死之前,他将所持的大量债券都付之一炬。”
  
  “即使是对自己的政敌,兰陵王高长恭也做到了宽厚以待,对待下人,也宽厚仁慈。”
  
  白居易:北周赴突厥之约发兵二十万攻打北齐,洛阳危急,北齐武成帝高湛派兰陵王高长恭和大将军斛律光救援洛阳。
  
  但北周兵力太盛,高长恭和斛律光也不敢直接与北周军对上,于是高湛又召并州刺史段韶驰援洛阳。
  
  等段韶到达洛阳,观察北周军形势,领左军与兰陵王的中军和斛律光的右军对上北周军。
  
  不得不说,这三人一联合,真的可抵千军万马。
  
  北齐军且战且退诱敌深入,兰陵王高长恭领五百骑兵冲出北周军的包围圈,到了金墉城下。
  
  当时,金墉城上的将士不认识甲胄在身的高长恭,自然不会响应高长恭。
  
  于是高长恭脱下甲胄露出自己的面孔,城上的人才知道是兰陵王来了。
  
  于是派了弓箭手配合高长恭,金墉城得以解围。
  
  这一战,北周军惨败,北齐大胜,武成帝高湛亲自到洛阳犒劳将士。
  
  而兰陵王高长恭也在这一战中一战成名,将士们甚至为高长恭专门作《兰陵王入阵曲》。
  
  高长恭是神武帝高欢之孙、文襄帝高澄之子,所以对于高长恭来说,北齐的国事就是自己的家事,而对于自己的家事,不管危险不危险,不用想,直接上。
  
  彼时的高长恭热血沸腾,在国难面前,满心赤诚的他不惧危险,迎难而上。
  
  相信两人在有这一段对话时,彼此都是赤城的,高纬对高长恭很关心和担忧,甚至可能还有崇拜。
  
  而高长恭对这个年轻的太子也是谦恭的、忠心的,他愿意对未来的皇帝尽忠,是那种不会权衡利弊的尽忠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