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5章 铜锣湾上一条街(二合一) (第2/2页)
“这几个倒是挺不错的。”
方言挑挑拣拣,笑盈盈道:“你还愿意拍戏吗?”
“当然愿意!有人找我,我就去拍!”
梁加辉点头说:“李导说明年他还会拍《垂帘听政》的续集,点名让我演‘溥仪’呢。”
方言道:“那你得多看看《我的前半生》。”????“有啊有啊,我特意去三联书店买来看。”梁加辉说。
方言问:“那如果《黄飞鸿》里的‘牙擦苏’,让你来演,你愿不愿意?”
梁加辉也看过徐客和方言拍摄《黄飞鸿》的新闻,但没有马上答应下来:
“方老师,如果让我来演的话,你们这片子可进不了宝岛。”
“本来这电影就进不去,我们也不需要那边的票房!”
方言不以为意。
梁加辉激动不已,“那我愿意演!”
方言乐了,“你也不问一问片酬是多少?”
“多少钱我都接,只要有戏拍就成。”
梁加辉说自己除了摆地摊,还有份额外的兼职,给香江电视台录制的广播剧配音。
这一份活,是香江电视台当制片人的江佳年介绍的。
“英雄落难遇良人。”
方言戏谑地眨了眨眼。
梁加辉罕见地脸色涨红,默默地帮龚樰等人挑好的工艺品打包,收钱时打了个八折。
“谢谢啊,你这折扣我记下了。”
方言露出神秘的笑容,准备再帮他一把。
不过,并没有直接给钱,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。
于是在第二天,把他引荐给了《文汇报》的编辑部,可以在报纸栏目下开辟一个专栏,就像李碧桦、郭崇元在《东方日报》所做的一样,写稿子,赚稿费,相当于多了一份外快。
梁加辉激动得难以言语,一个劲儿地说“谢谢”。
方言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我在铜锣湾买了几套房子,需要有人帮忙打理,本来我准备委托给其他人,但是既然你住在铜锣湾,这件事我就想拜托给你,不知道你……”
梁加辉郑重其事地保证,“方老师,您放心,我一定帮你看好房子!”
方言以此为由头,就把其中的一套租给他,房租就用所谓的管理费来抵消。
梁加辉心知这是方老师的好意,再三推辞。
“踏踏实实地住下吧,你能帮我把这几套房子看好,就是大功!”
方言笑了笑,“如果当初你没做那样的决定,就凭金像影帝的片酬,或许已经住上豪宅了。”
梁加辉斩钉截铁道:“方老师,我永远不后悔这个选择!”
“好,很有精神!”
方言勉励道:“龙游浅滩,或跃在渊,早晚一遇风雨,会再次飞龙在天的。”
梁加辉热泪盈眶,哭得半天说不出话来,方老师的恩情,这辈子都还不完!
…………
从香江坐船回粤东,接着坐火车回京,刚下火车站,又马不停蹄地往南锣鼓巷赶去。
方燕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撒欢,大步迈入院里,边跑边喊:“妈!妈!我们回来啦!”
屋里的杨霞听到动静,走了出来:“呦,在外面野了一个多月,总算还想着回来。”
“妈!”
方燕拎着大包小包,撒娇说:“我们在美国可一直惦记着您呢,您看这些都是给您买的。”
龚樰面带微笑,“是啊,妈,这里头好多东西,都是燕子专门替您挑的。”
杨霞嘴上埋怨了几句“浪费钱”,但笑容在脸上几乎一刻也没消失过。
方言把东西放在屋子里,余光里就见电视画面中正在播出《牧马人》的电视剧。
“这电视剧拍得老好了!”
杨霞虽然说不出具体的收视率,但是除了有华夏运动员比赛的奥运会项目以外,基本上南锣鼓巷的每家每户都会准时地收看《牧马人》,尽管算不上万人空巷,但也至少是反响空前。
“妈,你肯定猜不到,我们这次遇到了什么?!”
方燕拿出珍藏的红旗,大大咧咧地讲起了这面作为华夏奥运会首金而升过的国旗。
杨霞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:“真哒?就是许海峰夺冠的那一面?”
龚樰笑盈盈地点头,从包里翻出一系列跟华夏运动员的合影,尤其是跟华夏女排的照片。
“真好,真好。”
杨霞笑得合不拢嘴,随后让方言打电话给韩跃民她们,一同分享此刻的喜悦。
“姐和姐夫他们现在怎么样?”方言抓起电话。
“别提了,太忙了!”
杨霞说自从奥运会开幕式以后,韩跃民生产的西装和衬衫彻底卖疯了了。
就跟健力宝一样,简直是卖疯了,得亏在王府井商贸大厦租了柜台和商铺,换成以前的裁缝铺,恐怕每天都要挤满了人,饶是如此,韩跃民手底下的员工和设备,一直在没日没夜地干。
除非撞上停电断电,否则,人能休息,机器不歇。
“那这个电话,我看先打给姐吧。”
方言道:“她这会儿估摸着还在《红楼梦》剧组里。”
“妈,您瞧瞧,这些全是买给姐和姐夫的。”
龚樰取出口大箱子,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饰品和服装,以及从美国、香江买来的时尚杂志。
比如,《vogue》、《elle》、《gq》、《harpersbazaar》……
“你们还是让他们少看这些吧。”
杨霞撇了撇嘴道:“少折腾点,抽点空多研究研究生孩子吧。”
龚樰双颊微红,方言见状,不禁失笑道:“妈,您老这么着急抱孙子呢?”
“可不只是我,人亲家母也着急。”杨霞道,“趁着现在我们还带得动,都得抓紧点。”
方言尴尬地清了清嗓子,冲小妹递了个眼神。
“妈,晚上你都准备了啥吃的?要不我让姐夫带点好酒好菜回来?”方燕心领神会。
杨霞白了眼,“吃吃吃,就知道吃,在外头还没吃够啊。”
方言和龚樰相视一笑,就在等着接线员接通的工夫,杨霞突然想到了一件事——
万佳宝让他从美国回来以后,赶紧去一趟,商量大事。
“先生有跟您说,到底是什么大事吗?”
“就是那小日……子过得不错的日本人,说是有3000人应邀来访华交流嘛!”(本章完)